小儿疝气

来源:上海宏康医院 发布时间:2020-06-30 浏览次数: 9695

长期坐着和长期站着的两类人

人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

直疝、斜疝、小儿疝气、老年疝气

疝气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是常见病之一。据统计:疝气的发病率约为1%~4%,60岁以上发病率高达1.2%,80岁以上可高达4%,幼儿发病率1.8%。


一、先天性因素


先天腹壁缺损是因为在胚胎过程中一些组织没有穿过腹壁,比较如说精索和子宫穿过腹股沟管、脐血管穿过脐环等。另外腹股沟的组织比较薄弱,易发生疝气。


二、腹内压上升的因素


小儿疝气发病大都是由于腹壁强度减弱和腹内压骤升所引起,发病原因多为后天性手术切口,外伤、炎症、感染等。


三、生活中的因素


生活中导致腹腔压力增高的因素很多,比如: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


小孩疝气分脐疝和腹股沟疝,形成原因和患儿体质有着很大关系,多是由于咳嗽、喷嚏、小儿过度啼哭等原因引起。脐疝的其主要病理特征为孩子肚脐部有突出物,腹股沟疝的主要病理特征为大腿根部出现肿块。


1、啼哭、用力时肿块明显


当孩子啼哭、站立和用劲时,肚脐部膨胀出包块,直径1~2厘米。


2、肿块呈球形或圆柱状


多呈半球形或圆柱状,肿物顶端有一小瘢痕,是为脐痕。


3、肿块多为可复性


即孩子哭闹、咳嗽、直立时肿物饱满增大;小儿安静或者家长用手按压时,肿物缩小或回纳腹腔。


4、肿块变大外表皮肤变亮变薄


肿块变大,外表的皮肤发亮显得较薄,有些家长担心肚皮会不会被撑破,由于皮肤的弹性与韧性,并不存在撑破的可能。


儿疝气是临床上高发疾病,因为初期发病症状表现不明显,很容易错过的治疗时机,给孩子造成很大危害。而且很多家长对疝气有着错误的认识,总以为拖着拖着就好了。医师介绍,疝气拖久了对患儿身体伤害就愈加严重,临床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所以,小儿疝气要及时治疗,才能减少给孩子带来的伤害。


一、破坏消化系统


其主要表现在患者会出现下腹部坠胀、腹胀气、腹痛、便秘、营养吸收功能差、易疲劳和体质下降等症状。


二、影响发育和生育


由于腹股沟部疝气与泌尿生殖系统相邻,所以,小孩可因疝气的挤压而影响睾丸正常发育,甚至影响以后生育。


三、引发小肠血流供应


疝囊内的肠管或网膜易受到挤压或碰撞引起炎性肿胀,致使小肠疝气回纳困难,可能导致疝气嵌顿,以及肠梗阻、肠坏死、腹部剧痛等危险疾病的发生。


四、心理饱受痛苦折磨


孩子越长越大,给患者生活造成不便以及别人的埋怨和不理解等因素会加大心理压力,容易使患者产生抑郁和自卑,并导致患者性格扭曲和分裂。


手术是小儿疝气最好的治疗方法。一般皆以全身麻醉,采高位结扎的方法,手术安全且时间不长。若有疝气发生,宜早日治疗,以免疝气囊之内容物发生箝闭,增加手术的困难与生命的危险。至於阴囊水肿,则可观察至一岁,若无消失再行手术治疗;惟须小心追踪检查,注意疝气形成的可能性。

同时手术后要对宝宝做好护理:(1)应尽量避免和减少哭闹、咳嗽和便秘。 (2)注意休息,坠下时,可用手按摩,推至腹腔。 (3)尽量减少奔跑与站立过久,适当注意休息。 (4)适当增加营养,平时可吃一些具有补气作用的食物如山药、扁豆、鸡、鱼、肉、蛋等。 (5)大一些的儿童适当进行锻炼,以增强身体素质

小儿疝气,就是婴幼儿的人体组织或器官一部分离开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间隙、缺损或薄弱部位进入另一部位。婴幼儿很脆弱,无法承受疝气的种种危害。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多了解小儿疝气的知识,帮助预防小儿疝气。

1.避免用力动作

小儿疝气患者应尽量避免和减少哭闹、咳嗽、便秘、生气、剧烈运动等。

2.注意休息

疝气患者应注意休息,坠下时,用手轻轻将疝气推回腹腔。

3.增加营养

疝气患者应适当增加营养,平时可吃一些具有补气功效的食物如扁豆、山药、鸡、蛋、鱼、肉等。

4.增强体质

稍大一些的幼儿疝气患者,应适当进行锻炼,以增强体质。

上一篇:小肠疝气 下一篇:中老年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