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炎
来源:上海宏康医院 发布时间:2020-07-01 浏览次数:10800
长时间站立着、长时间静坐者。
静脉曲张是指由于血液淤滞、静脉管壁薄弱等 因素,导致的静脉迂曲、扩张。
老烂腿、脉管炎
包括静脉炎在内的绝大多数静脉系统疾病很多人几乎是没有太大了解的,静脉炎在我国的发病率仅次于静脉曲张,同样属于高发周围血管疾病,一旦发病患者常常感到腿部肿胀疼痛,难以忍受。
1、 化学药物刺激引起
如静脉内注射各种刺激性溶液或高渗溶液,像高渗葡萄糖溶液,各种抗生素,烃化剂,有机碘溶液等,均能在受注射的浅静脉内膜上,酿成化学性刺激,使其遭受较为广泛的损伤,迅速发生血栓形成,并有明显的炎症反应。
2、 反复静脉穿刺
在浅静脉内留置注射针或导管作持续性输液,常可使静脉壁遭受直接损伤,而形成血栓,迅速出现炎症反应;另外还可以生化脓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3、 下肢静脉曲张
由于静脉血瘀滞,足靴区皮肤而引起营养性变化,静脉承受慢性感染,可使曲张的静脉遭受缺氧和炎症损害导致静脉炎。
静脉炎是指静脉血管发炎,其病理变理化血管内膜增生,管腔变窄,血流缓慢。静脉炎患者常见患病周围皮肤可呈现充血性红斑,有时伴有水肿。以后逐渐消退, 充血被色素沉着代替,红斑转变成棕褐色。
1、患肢处皮肤色变
皮肤可呈现充血性红斑,有时伴有水肿。以后逐渐消退, 充血被色素沉着代替,红斑转变成棕褐色。
2、患肢发烫
浅静脉隆起扩张,蜿蜒曲折,甚至郑成一团。此时静脉出现发红、肿胀、发硬、结节、痉挛性疼痛等症状,并伴有全身不适,皮肤升温。
3、患肢疼痛
患病后期患肢将出现因为血管堵塞,而导致末端缺血坏死症状,如发冷、发热、白细胞增高等,患者常常陈诉患肢疼痛肿胀。
4、血管内形成血栓
当静脉炎发展为深静脉炎,患肢皮肤成褐色红斑,继而紫暗红肿,溃烂,肌肉萎缩坏死,周身发热、不适,患肢剧烈疼痛,而行动不便,甚至截肢。
1、静脉炎在发生之初,除了会影响到美观外,通常是没有明显的症状,一般不会引起患者的重视。
2、随着病情的发展,有些人会觉得小腿皮肤痒、腿部肿胀、酸痛、腿部沉重感,工作时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尤其是一天站下来,小腿特别酸痛、脚踝肿胀,把脚抬高就比较舒服。
3、如果这时没有尽早的治疗,静脉炎则会发展成二期损伤,曲张的面积会不断的增大,并且疼痛感越来越明显,逐渐在脚部及曲张处发生血液淤积,使脚踝及曲张处皮肤变紫,持续发展则致使血液不易回流会发生色素沉淀、湿疹样皮肤炎,由于血液长期瘀滞,在曲张的静脉中形成血栓,导致静脉壁炎症,并将产生淤积性溃疡,同时由于曲张静脉结节的管壁较薄,并常与萎缩的皮肤相粘连,轻度损伤即易引起静脉破裂出血,这对您的健康将终身有害,且有截肢的危险。
4、全身体局部突然的出现网状和柱状的红肿状物,皮肤温度会升高,有明显的疼痛和压痛感,如不及时治疗,疼痛将越发明显,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进而发展成为化脓性静脉炎,其局部疼痛、压痛、红斑和水肿比较重,甚至可以从切口中挤出脓性液体来,并逐渐开始溃烂,下肢静脉炎并发的血栓性浅静脉炎,血栓蔓延可达隐、股静脉汇合处,有累及深静脉和并发肺栓塞的可能,必须引起重视。
1.一般治疗
去除导致静脉炎的病因,如静脉导管等。如合并细菌感染,可酌情予以抗生素。下肢病变在急性期需抬高患肢,避免久站、久坐等,同时可加用医用弹力袜,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局部可采用热敷、物理治疗等促进炎症吸收,止痛。
2.药物治疗
外用类肝素软膏、抗炎药物软膏,内服促进静脉回流等活血化瘀药物。对于位于大腿根部及膝关节周围的病变,需要采用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抗凝治疗。对合并细菌感染者,需根据感染细菌类型对应使用抗生素。
3.手术治疗
局部血栓性静脉炎可在炎症期消退后,如仍有条索状硬物伴疼痛,可考虑手术切除。如下肢静脉曲张合并血栓形成浅静脉炎,可于炎症消退后行手术治疗。
佩戴弹力袜改善下肢静脉曲张。对于血液高凝状态的患者在积极纠正基础疾病的同时,应注意避免四肢、躯干等好发部位的外伤。此外,静脉穿刺过程中避免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及使用强刺激性药物。同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静脉植入物造成的感染。